WEEKEND SURPRISES 週末秘境
  • Home
  • About
  • COURSE
  • EVELYN
  • BLOG
    • 2021 週末花藝師的書單推薦
    • 2019 花藝遊學之歐洲散記
  • Contact

【週末花藝師的推薦書單 05】  《莎士比亞植物圖鑑》 莎翁作品中的花卉、果實、種子和樹木

9/6/2021

 

源自於皇室的推波助瀾 園藝是英國的全民愛好

2019年學習花藝之後再訪英國,踏進書店裡總是不自覺地尋找一些跟花草相關的書籍來看看,無論是漫步在倫敦書街Charing Cross Road、走訪大型獨立書店Foyles或連鎖書店Waterstones,以及倫敦皇家植物園邱園Kew Gardens的紀念品店,都不難發現一個現象,園藝書籍種類非常多元,不像台灣有很多花藝的技法書,英國則是多出版園藝相關的主題。
 
園藝可以說是英國人的全民愛好,英國皇家園藝協會RHS每年五月所舉辦的切爾西花展(Chelsea Flower Show)被譽為花藝界奧斯卡,是世界上最古老且最頂級的園藝盛會,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對切爾西花展非常喜愛,毫無意外地每年都會前來觀展。
 
英國園藝的蓬勃發展始於另一位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她在位時期被稱為Early Modern Period,她擘劃了文藝復興運動,因此詩、文學、戲劇等娛樂形式開始盛行,關於植物相關的出版品也相繼上市,其中《藥草誌:植物通史》(Herball, or Generall Historie of Plantes)也問世,據信,莎士比亞文學中植物學知識便是從這本書中獲得的。
2019年造訪莎士比亞的故鄉史特拉福(Stratford-upon-Avon)
我得承認,雖然我有英國留學的經驗,造訪過莎士比亞的故鄉史特拉福(Stratford-upon-Avon),但我自己並不是一個莎士比亞的文學迷,但今天卻要來推薦一本跟莎士比亞有關的書,主要還是源自於對於植物的喜愛。
 
《莎士比亞植物圖鑑:莎翁作品中的花卉、果實,種子和樹木》是我造訪大安森林公園旁的「森大青鳥」獨立書店時所購買的一本書,當時書店才剛營運,我也只是去完建國花市後去晃晃,如同我在英國喜歡亂逛書店的習性,偶遇了這本令人驚豔的好書。
圖片

非關戲劇文學
植物迷也能走進莎士比亞花園

紐約時報評論《莎士比亞植物圖鑑》是一本對於出現在莎士比亞作品中的花草做了極為詳盡介紹的導覽!如果跟我依樣不是莎士比亞的粉絲,對於戲劇與文學掌握度不高,那你可以好好的欣賞這本書的花草繪畫。
 
這本書的繪者來自於日本的長谷川堇,她跟你我可能一樣,兒時與莎士比亞完全沒有關聯,她描繪莎翁筆下植物的構想約始自1985年,當時她的丈夫所參與的「邦德街劇場」製作了一齣名為《莎翁派對》的新戲,她為此劇製作服裝、並研究劇中情景時發現,莎翁經常在劇本中提及各種植物與花卉。她多次走進紐約植物園、甚至飛往倫敦造訪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與多家圖書館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因此,長谷川堇為此書繪製的每一幀圖,如此鮮活的躍然於紙上,都來自於繪者本身的藝術底蘊與研究精神。
 
圖片
圖片
英文版內頁
細細翻閱書中的花草植物,可以看見至今常見的水果果實,像是蘋果(APPLE)、杏(APRICOT)、歐洲藍莓(BILNERRY)、櫻桃(CHERRY)、無花果(FLG)、檸檬(LEMON)、桑葚(MULBERRIES)、橙子(ORANGE)、桃(PEACH)、梨(PEAR)、草莓(STRAWBERRY)等,也可以看見花市最名貴的進口花材,像是暗紫貝母(ASONIS FLOWER)、鈴蘭(LILY OF THE VALLEY)等,也可以找到非常具有英國識別性的植物,像是春天佈滿各地野蘋果花(CRAB-APPLE)和黃色水仙(DAFFODIL),以及代表國殤紀念的罌粟(POPPY)。
 
這是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幾乎將莎士比亞作品中曾出現過的所有植物紀錄下來的書,收錄的植物超過一百八十種以上,包括花、水果、穀、草、樹、藥草、種子、蔬菜。非關乎莎士比亞的文學精神,本書易懂易讀,植物迷也可以輕鬆上手,豐富內容就等著讀者自己慢慢品味囉!
圖片
圖片
中文版內頁
《莎士比亞植物圖鑑:莎翁作品中的花卉、果實,種子和樹木》
作者:Gerit Quealy
繪者:長谷川堇
出版社:啟明 
更多介紹: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8351
​

【週末花藝師的推薦書單 04】  《維爾納色彩命名法》 Werner’s Nomenclature of Colours

4/6/2021

 
 
今年春天的週末秘境的花藝色彩學課程《色彩的魔法師—邁向花藝師的配色練習課》,課程總是會以「2021 Pantone年度代表色」做為開端。
 
現代色彩指南 Pantone年度代表色
迎向2021年,研究色彩而聞名全球的權威機構Pantone(彩通)宣布以「Ultimate Gray極致灰」編號Pantone 17-5104 與「Illuminating亮麗黃」編號Pantone 13-0647 這兩個色彩作為年度代表色,持久耐看的極致灰與生動活潑的亮麗黃,聯手表達出堅韌的正向態度,期待給予世界沈穩與希望並進的力量。

圖片

圖片來源:Pantone官方網站影片截圖
 
當色彩已經可以科學數字化,同步搭配著色票以及相關配色的建議圖,我們都能清晰地掌握到色彩所要傳達出來的訊息。你是否能夠想像,早在出版印刷與攝影技術發明之前,人們是如何將色彩分類,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溝通色彩給人的印象呢?
 
經典色彩指南 維爾納色彩命名法
今天就要來推薦大家一直隱身展示在週末秘境書架上的色彩指南:《維爾納色彩命名法》Werner’s Nomenclature of Colours: Adapted to Zoology, Botany, Chemistry, Mineralogy, Anatomy, and the Arts

圖片
 
翻開這本古老的色彩書,相信你也會被這些優美的色彩描述所吸引。這是1814年由蘇格蘭畫家Patrick Syme出版的色彩學教本,旨在提供色彩相關知識給所有工作中會運用到色彩的職業,拓展人們的色彩世界觀,在當時是顏色和其分類的權威性指南,也是藝術家、科學家、自然觀察家、人類學者都會參考的重要依據。
 
其實將顏色標準化的嘗試,早在18世紀末就已開始。在攝影發明之前,肉眼看見的事物,只能以文字和繪畫來捕捉,而科學家為了以精確的言詞來描繪標本,對於自己觀察到的顏色該以何種詞語描述,自然非常講究,一七九〇年代後期,德國礦物學家Abraham Werner設計了一套標準化的配色系統,以一致的術語來描述最微妙的色差,之後蘇格蘭植物學畫家Patrick Syme延續他的方法,再用更生活化的視角,將各種顏色與動物界、植物界與礦物界的動、植、礦物加以對照,創建書中像詩一樣美的彩色圖表。

出神入化的色彩形容 建構色彩的世界觀
「透過草編帽的縫隙,我被海洋美麗的顏色震懾了。」1832年3月,達爾文在小獵犬號行經巴西阿布羅略斯群島外海時在日記中寫道,在這本日記中,他將此處的海水形容為「靛藍(Indigo)中帶著蔚藍(Azure blue)」,天空則是「柏林藍,再加上一些群青(ultra marine)。」這些顏色的形容也都源自於《維爾納色彩命名法》,把這些顏色從書中擷取出來對照,你是不是比較容易想像到達爾文當時眼前的風景了呢?
 
圖片
 
線上色彩指南 藝術啟發的靈感園地
2018年設計師 Nicholas Rougeux 製作了線上版的《維爾納色彩命名法》,更為這本色彩指南增添了新元素。每種顏色的動植物、礦物來源被加上了圖片,也增加圖示標明各色由哪些顏色調配而成。
 
以常聽到使用的「祖母綠」來說,我們可以在祖母綠礦石與綠色小水鴨身上可以看到這顏色,而顏色的組成就是藍色和黃色。以「檸檬黃」來說,自然界可以在大黃蜂和金鳳花身上看到,顏色的組成就是黃色與灰色,是不是跟今年Pantone年度代表色亮麗黃和極致灰不謀而合呢?
 
圖片
圖片
圖片來源:線上版《維爾納色彩命名法》
 
自然中的色彩與生活中的應用就是這麼的有趣,《維爾納色彩命名法》固然無法取代現今運用廣泛的色彩系統(如權威機構Pantone),但Patrick Syme精準的色彩分類學,師法於自然的顏色命名學,仍具有一定程度的藝術啟發性,並且讓顏色變幻成更具有想像力的工具了呢!
​
 
《維爾納色彩命名法》Werner’s Nomenclature of Colours: Adapted to Zoology, Botany, Chemistry, Mineralogy, Anatomy, and the Arts
作者: Syme, Patrick
繪者: Werner, Abraham Gottlob
原文出版社:Smithsonian Books
更多介紹: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F014118806
線上版:https://www.c82.net/werner/

【週末花藝師的推薦書單 03】《徒步大不列顛》:穿越2500英里的哲學之旅

25/5/2021

 
社區徒步 疫情期間的生活小確幸
 
疫情警戒期間,每天的小確幸時間就是外出散步3公里。
 
早上七點起床,簡單梳洗過後,便踏上散步的旅程。馬路上少了汽機車呼嘯而過,公車站沒有排隊上車的上班人流,小鳥們恣意地穿梭在公園的樹梢上,吟唱出一段晨間序曲,此刻聽覺敏銳,聽起來格外清晰。經過寧靜的住宅區,遇上兩位清潔阿姨正在掃除落葉,在轉角碰上區公所的垃圾車來收社區垃圾,擦身而過的還有三三兩兩出門散步的同好,以及出門購買早餐的人,這是一個週間的上班日,巷弄間仿佛如週末的休假日般未見甦醒,走著走著有時候什麼都不想,有時候又想些什麼,自己和自己對話的時光,便是一個最能治癒心靈的療方。
 
因為還蠻喜歡走路的,所以來推薦一本關於徒步的書籍。
圖片
攝於2019年蘇格蘭之旅
曠遠蒼茫的蘇格蘭之景 讓人心神嚮往徒步旅行
 
會開始涉獵關於走路的書籍,應可追溯自2019年前往巴黎花藝遊學前的時光。
 
2018年夏季看了韓國綜藝《那裡是哪裡?》,節目由池珍熙、車太炫等四位成員前往阿拉伯沙漠以及蘇格蘭天空島徒步冒險,當時還沒有獨自徒步旅遊的勇氣,況且安排去阿拉伯沙漠似乎有點無法實現,因此決定要在巴黎遊學前來一趟蘇格蘭之旅,參加了從愛丁堡出發的小巴旅遊團,當車子奔馳在A82公路,帶領著旅人穿行蒼勁的高地通往天空島的路上,看到天地壯闊的美景,超現實的電影場景讓人第一次體會了曠遠蒼茫的奧義。
 
旅行間嚮導數度提及西高地步道(West Highland Way)是一條可以七天走完的步道,由格拉斯哥(Glasgow)出發一路向北,穿越蘇格蘭高地最精華的景區,抵達威廉堡(Fort William)古城。因而心中又默默許下了新的旅遊清單,是該來規畫一趟徒步旅行了!
 
當你對於一件事務有興趣之時,你會發現原來與它相關的資源是多麼觸手可及!當時電視正在播映另外一部韓國綜藝《西班牙寄宿家庭》,講述西班牙朝聖之路 (Camino de Santiago)上旅人的故事,回台後,逛逛書店也會接觸到一些相關書籍,陸續閱讀了如新一代自然寫作及旅行文學的旗手羅伯特‧麥克法倫 (Robert Macfarlane)所寫的《故道:以足為度的旅程》、世界上第一位徒步抵達三極(北極、南極、珠穆朗瑪峰)的挪威探險家厄凌‧卡格(Erling Kagge)所寫的《就是走路:一次一步,風景朝你迎面而來》等。
圖片

​步行中思想起飛
從枯燥乏味到津津有味

 
既然起心動念是源自於蘇格蘭,加上自己在英國留學經驗的情愫,因此,決定推薦一本簡單易讀又饒富哲學省思的《徒步大不列顛:穿越2500英里的哲學之旅》。
 
尼采說:「所有真正偉大的想法都是在走路時構思出來的。」
齊克果也說:「只要不停下腳步,一切就會好轉。」
柏拉圖認為:我們人類具有雙重性質,即是我們的身體和思想。而且他相信我們只要能將兩種本性一起發揮時,就可以達到我們的潛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作者蓋瑞.海頓(Gary Hayden)是英國記者兼大眾哲學家,而非典型旅行文學家,旅程中他有著跟一般人一樣缺乏健行歷練的身體,卻用風趣的筆調描述了這段故事,似乎給予了想踏上徒步旅行的人們一些經驗法則,同時,他帶著一般人未有的哲思底蘊,在每日獨自步行的思考中,感受走路從枯燥乏味到津津有味,真摯地體悟到一些哲學家曾說過的話語。
 
書籍描述的是2013年蓋瑞和他的妻子海頓縱走全英國兩百五十萬步、三個月的長程徒步,極富挑戰性的路程。路徑從蘇格蘭的東北端約翰峽角(John o’Groats)到英格蘭西南端蘭茲角(Land’s End),經過大峽谷步道(Great Glen Way)、西高地步道(West Highland Way)、本寧步道(Pennine Way)、英格蘭之心步道(Heart of England Way)、科茲窩步道(Cotswold Way)、西南海岸步道(South West Coast Path)等,共計一千二百英里。

圖片

​步行就是生活 身體與思想的化學變化

 
絕美的風景感動前總是有著枯燥乏味的公路、濕冷多變的氣候、筋疲力盡的身心,關於旅遊美好的粉紅泡泡在徒步之中逐一被戳破,印象深刻的是因為潰爛的水泡不得不休息的時光,因為盤纏不夠所以不能睡得舒適的夜晚,還有長時間與親人相處所需的適應改變。
 
這般的苦痛為什麼人們還要踏上徒步的旅行呢?也許是累了喝杯英國茶的溫熱與嚐塊司康的甜密,還有那溫暖舒適的床鋪、以及遮風避雨的房間、有著熱水的淋浴設備,都讓人倍感溫馨。徒步就是生活,當我們過慣了安逸的日子,身體勞動後,重新讓人體會到日常的幸福,一塊麵包也可以咀嚼成人間美味!
 
這不就是反映到當下疫情的時光嗎?世界按下了暫停的按鈕,原來街角的便利商店的存在都是這麼奢侈的幸褔,恰恰與徒步的身體勞動相反,軟性封城的日子,身體被禁錮在家裡,思想卻可以天馬行空,果然如同柏拉圖所說的:「人類具有雙重性質,即是我們的身體和思想」,當身體有所變化思想也跟著變化,只要能將兩種本性一起發揮時,就可以達到我們的潛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期盼大家在這段艱難的時光裡,都能找到一些新方向,往更好的自己邁進!
 
《徒步大不列顛:穿越2500英里的哲學之旅》
作者:Gary Hayden
出版社:時報出版
更多介紹: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2172

【週末花藝師的推薦書單 02】《植物獵人的茶盜之旅》改變中英帝國財富版圖的茶葉貿易史

21/5/2021

 
植物獵人,一個神祕又孤獨的工作,推進著植物學發展的歷程
 
自大航海時代(15世紀—17世紀),富有冒險精神的植物學家,受到英國的宮廷貴族們的委託,前往世界各地採集珍稀的植物與藥材。他們登上高山,穿越峽谷,涉入雨林地尋尋覓覓,採集後小心翼翼嘗試著裝箱打包,再遠渡重洋運回英國,逐漸完整了這個世界植物的標本拼圖,直到今日,當我們踏入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Kew Gardens),可在溫室裡驚喜遇見臺灣特有種-臺灣肖楠(Taiwan Incense Cedar),似乎可以想像到植物獵人幾百年來的艱辛之路,以及他們收集保存全世界植物的毅力與決心!
圖片
臺灣肖楠(Taiwan Incense Cedar),2019攝於邱園
​延伸閱讀【倫敦秘境】植物典藏的華麗饗宴 英國皇家植物園巡禮

​
你知道台灣也有「植物獵人」嗎?2018年國家地理頻道曾紀錄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執行長李家維帶領一群台灣植物學家,深入索羅門群島的熱帶雨林發現英聖龍爪蘭的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mAKOR-Sjc4)
 

既然,植物獵人當今依舊存在,但我們卻對於這個職業一無所知?推薦大家觀賞影片之餘,《植物獵人的茶盜之旅:改變中英帝國財富版圖的茶葉貿易史》會是植物愛好者了解植物獵人的入門書。
圖片

穿越時空,跟著植物獵人來一趟懸疑冒險的歷史之旅
 
這本書是為好萊塢驚悚片量身打造,若讀者想穿越時空,來一趟懸疑、科學與冒險的歷史之旅,必定深受吸引。美聯社的書評道盡了《植物獵人的茶盜之旅》的有趣之處,大英帝國為了鞏固茶葉貿易的壟斷地位,植物學家福鈞(Robert Fortune)被東印度公司所委任,成為一名植物獵人,深入中國執行竊取茶樹移植印度大吉嶺的間諜任務。作者旁徵博引真實書信的史料紀錄,用小說式的筆法,以福鈞第一人稱的視角,帶領讀者彷彿親身經歷了在中國盜取茶苗的驚奇冒險。
 
絕無冷場!史上最大規模跨國企業竊取商業機密的故事!場景從1845年中國閩江開展,福均奄奄一息地受困於一艘中國的帆船上,如巨大行李箱般的玻璃箱(華德箱Wardian),裡頭裝買了花朵、灌木、草、蔬果等五花八門的異國植物,最終奇蹟似的返回英國,奇幻經歷使他獲得了東印度公司的委任,場景在倫敦市東印度大樓、切爾西藥用植物園、上海、杭州、揚子江的綠茶廠、安徽省王家、加爾各答植物園、印度西北省薩哈蘭普爾、寧波、武夷山、浦城、喜馬拉雅山之間流動穿梭,對於植物學的發展、殖民史的世界版圖、中國與西方世界的差異,瞬間透過生動的情節記在腦中。
 
間諜任務中的人物互動 酸甜苦辣一樣耐人尋味
 
還有許多情節裡值得細細品味的人性故事:
 
那個需要剃頭上辮子喬裝成中國人的福均,我們看到了清朝時的生活樣貌,顯示內陸與沿海的城鄉差距,英國人的喬裝與口音居然能行走中國。
 
走入安徽省王家看到常民百態,也領略了中國人被英國人雇傭的職場生存之道,外地人需要在地人的幫助,旅程上卻有著許多複雜難理的交互關係。
 
還有跨國公司的控管不易,在中國冒險的福均與遠在印度大吉嶺的栽植者,中間透過英國倫敦總公司、上海與加爾各答分公司之間通信,首批的茶苗全無存活,彷若福均一年的心血不曾發生過,書信間僅有官僚語言的用詞遣字,讓所有職場人感同身受!
 
這些故事雖脫離了植物的範疇,卻是最貼近生活與人相處的點滴,相信每位讀者都能找到一些情節感到心有戚戚焉!
 
植物獵人的故事 讓你我珍惜身邊的花草植物

從中國的武夷山到英國的午茶餐桌,茶葉因此重新安排了供應鏈上的權力軸線,世界地圖因茶葉而重繪!植物獵人冒險犯難的故事,在那個世界非一日即可抵達的年代,更顯得任務艱鉅!英國人的雄心壯志的確拚出了植物學標本的雛形,奠定了現代植物學理的基礎,下次當你我在品茶賞花的同時,是否也會對於現今花草植物的取之較為容易而無限感慨呢?
 

《植物獵人的茶盜之旅:改變中英帝國財富版圖的茶葉貿易史》
作者: Sarah Rose
出版社:麥田 
更多介紹: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8296?sloc=main

【週末花藝師的推薦書單 01 】《安靜的煙火:我的臺灣花.樹》家門、路邊、眼前 那些默默在你我身邊的植物故事

22/9/2020

 
圖片
圖片來源:博客來
植物與生活交織的散文書寫
 
時序入秋,當車子從基隆高架下到平面路段,轉進敦化南路,黃色漸漸躍上樹梢,台灣欒樹呼喚著秋天,期待不久後,黃花隨風墜落,陣陣花辦雨即將鋪成一片金黃色的地毯,碩多的果實又將把大道的天際染上一層魅力紅。綠黃紅的色彩變化,是我一年之中最喜歡台北敦化南路的時刻,居住在台北的你,是否曾跟我看到同樣的景色?
 
「你家附近有甚麼樹?」你是否曾經留意呢?植物總是關於生活、之於記憶、存於你我,沒有艱澀難懂的植物學理,充滿著人文情感的散文書寫,這就是我喜愛作家愛亞《安靜的煙火:我的臺灣花.樹》這本書的原因。
 
也許是你我都不會留心的植物,總是安靜地待在我們身邊,陪伴著我們成長,每個人都應該有段與植物的故事,作者以親切的筆觸,描述臺灣花樹和自己的生活記憶,輔以簡單入門的植物小知識,再用照片與插畫勾勒出植物的樣貌,交織成一段段詩意的觸動。
 
愛亞家門的菩提 我家家門的桂花 你呢?
 

第一篇散文作者就以「家門之樹」作為題材,描寫居家所在民生社區中的菩提、榕樹與小葉欖仁。而我家門前種的是一棵桂花樹,在我三歲搬家到中和時,它就已經佇立在庭院中,國文課本裡讀到了琦君所寫的《桂花雨》,文中描寫桂花的香味:「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彷彿聞到了。」那份感同身受是特別強烈!我的陽台就是桂花的枝枒伸展台,中秋前後,每早醒來都可以聞到桂花香,花的姿態也許不招人喜愛,但花的香氣總讓人「魂牽夢縈」,完全可以理解琦君小時候只喜愛桂花的原因。
 
書中描寫了許多與我自己也蠻有連結的植物,所以閱讀起來總能引發共鳴。像是小學操場大象溜滑梯旁的鳳凰木,每到畢業季時都會用熱情的紅色作為道別的祝福;創造黃色雨的行道樹也時常出現在書中,除了前面提到秋季台北的台灣欒樹,初夏台中的阿勃勒,初春高雄的風鈴木,燦黃的身影提醒著忙碌人們季節的更替;當然還有那亙古不變受人喜愛的春櫻、五月雪、茉莉花,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稻禾等。

圖片
發掘植物與你我的故事 從今天開始
 
近期因為要推薦這本好書而重讀,驚喜地讓我發掘了合歡花的美麗姿態。
 
疫情過後的夏天,走訪花蓮為了避開人潮,選擇到林務局所管轄的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走走,園區保留了當時伐木業運輸的鐵道,鐵道旁路樹如蔭,點點紅粉撲的確炙手可得,想到了書中提到,「紅合歡個子矮,搬個石頭墊腳就摘到花了,但是開的紅絲絲花比合歡好看,紅絲絲向左向右向前向後噴射開,就是紅粉撲啦!」我跟我姊不用墊腳,手機就可以近拍下紅粉撲的倩影,姊姊問我,「這是甚麼花?」我現學現賣地說,「就是紅粉撲啦!」
 
希望你也可以在《安靜的煙火:我的臺灣花.樹》這本書裡,發現自己與植物的故事!

------------------------------------------------------------------------------
推開窗撞見樹綠,小碎步走到花香

花樹正安靜盛放,你,聽見了嗎?
愛亞對花樹的細細念、密密語,化為文字鏗鏘綻放
 
《安靜的煙火:我的臺灣花.樹》
作者: 愛亞  
出版社:群星文化  
出版日期:2014/02/20
更多介紹: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27410

【巴黎學花筆記DAY 6】從巨大花束到微小插花!花藝需要設計更需要細心!

21/10/2019

 
圖片
Marie-Antoinette’s主題周
6th day 

【時光花束 The Period Bouquet】

山楂樹與歐洲雪球交織成大樹意象,大理花、繡球、牡丹在其中穿梭,營造出一個走進鄉村時光之旅的手綁花束。
圖片
-花材-
紫羅蘭 Stock
繡球Hydrangea
歐洲雪球Viburnum (Snow Ball)
卡斯比亞 Limonium
大理花 Dahlia
飛燕草 Delphinium
山楂Hawthorn
銀扇草Lunaria
牡丹Peony
 
-過程-
圖片
【牧羊人花束 The Shepherdess Bouquet 】
運用緊密式的螺旋花腳將玫瑰紮綁成束,成為鄉村風格婚禮中最亮眼的新娘捧花。
圖片
-花材-
各式玫瑰
Pink Ohara Rose
Peony Rose
Rose Angie
Rose Metamorphose
豌豆花Sweet Pea
米香Rice Flower
泡盛Astilbe
 
-過程-
圖片
【花漾蛋糕 the Piece of Cake 】
運用花材偽裝,細心搭配後形成一塊美不勝收的花樣蛋糕。
圖片
-花材-
繡球Hydrangea
星辰花Statice
小菊 Chrysanthemum  
矢車菊Cornflower
 
-過程-
圖片
延伸閱讀:【巴黎學花筆記 Day 1】徜徉在蔚藍海岸的耀眼藍紫,開啟Catherine Muller的一天

【巴黎學花筆記DAY 5】休息一下!奢華地來喝一杯花藝下午茶吧!

17/10/2019

 
圖片
Marie-Antoinette’s主題周
5th day 

【點心盤 The Dessert Plate】

運用下午茶的三層點心架作為花器,打造迷人奢華的餐桌風景、心神嚮往的午茶時光。
圖片
-花材-
黍Panicum
豌豆花Sweet Pea Wild
歐洲雪球Viburnum (Snow Ball)
矢車菊Cornflower
黑種草Nigella
勿忘我 Forget Me Not
玫瑰 Ocean Song Rose
三色堇Pansy
茉莉Jasmin
繡球Hydrangea
 
-過程-
圖片

​【古典玫瑰花冠 The Ancient Rose Crown 】
運用葉材打造一個花冠,各式各樣的玫瑰分布其中,宛若古典王朝的皇冠之風。
-花材-
各式玫瑰
Caramel Rose
Thustard Rose
New Fashion Rose
Palma Rose
紫羅蘭Stock
覆盆子Raspberry
Vegelia
玫瑰樹Rose Tree Garden
滿天星Babes Breath
 
-過程-

【花漾茶杯 the Cup of Tea 】
點點片片花瓣組合而成的午茶杯,讓人捨不得用它來喝杯伯爵茶!
圖片
-花材-
繡球Hydrangea
歐洲雪球Viburnum (Snow Ball)
黑種草Nigella
矢車菊Cornflower
 
-過程-
圖片


​延伸閱讀:【巴黎學花筆記 Day 1】徜徉在蔚藍海岸的耀眼藍紫,開啟Catherine Muller的一天

【倫敦秘境】植物典藏的華麗饗宴 英國皇家植物園巡禮

23/9/2019

 
圖片
​1759年皇家植物園成立,宣示大英帝國領導全世界科學發展的決心。隨著日不落國在世界建立殖民地,探險家也帶回許多標本資料,遂使英國在植物學領域獨步全球,皇家植物園更匯集了世間奇花異種,堪稱世界首屈一指的科學知識庫。250多年來,這座植物學堡壘收藏了海內外的珍貴知識,也留下不少引人深思的故事……
 
這段文字來自博客來網站《英國皇家植物園巡禮:走進帝國的知識寶庫,一探近代植物學的縮影》的介紹,讓我毫不猶豫地買了這本書,閱讀間感受到植物世界的新知識。以往,我只喜歡收集植物插畫圖像,例如《植物博物館》就是一本大開本的植物繽紛圖像集,但從未深入的了解植物研究的歷史變遷,透過《英國皇家植物園巡禮》250年來的勾勒,讓我更加好奇想要來參觀這座英國皇家植物園(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圖片
幅員遼闊的植物園前世與今生
在倫敦的日子天氣異常的晴朗,我選了一個好周五-Good Friday(耶穌受難日)來到邱園(Kew Gardens)接受人潮的洗禮,遠離英國生活太久,對於這樣的日子已經缺乏敏感度,但從車站綿延至邱園門口排隊購票的人潮,還以為是要去參觀巴黎的凡爾賽宮了!門口英國人嘲諷的埋怨不絕於耳,插隊互相指責的戲碼也是輪番上演,我一度懷疑人生,到底是來看人間劇場還是植物萬象呢?好在耐心入場之後,占地121公頃的園區足以稀釋這股萬頭鑽動,走遠一點就可以感受到自然,還是可以大口呼吸,這就是邱園的優勢,坐落在泰晤士河畔,一望無際的草毯公園。

​不同於17世紀所建立世界最早的兩家植物園,牛津大學植物園(University of Oxford Botanic Garden)與愛丁堡皇家植物園(Royal Botanical Gardens, Edinburgh),皆是源自於當時植物學家科學研究的藥草園,邱園則是由皇家園林轉變而成,1759年,威爾斯親王腓特烈的遺孀奧古斯塔王妃,派人在所住莊園中建立了一座植物園,這便是邱園的前身,演變至今,邱園收藏了5萬多種植物,占世界七分之一的已知植物物種,擁有20座專業花園,40座歷史建物,依據綱、目、科、屬、種的邏輯,搭配生態條件進行植物的典藏展示,顯示了自維多利亞時代日不落帝國的殖民野心,與當今政府持續支持植物研究的經營成果。
溫室中遇見全世界 也看見臺灣
來到園區最著名的溫帶植物室(Temperate House),是現存的最大的維多利亞時代玻璃鋼結構建築,工業革命的歷史足跡總是不容抹滅地呈現至今,溫室展示依據地理位置分布,南北兩翼為溫帶植物,北為亞洲到澳洲、大平洋島嶼,南為地中海與非洲,中間區域則展示了亞熱帶,還有影響世界的經濟作物等,在這座溫室裡,彷若環遊世界一圈,看盡1666種亞熱帶和暖溫帶的植物。
圖片
​當然你也可以在這裡『發現臺灣』!溫室裡展示了臺灣特有種-臺灣肖楠(Taiwan Incense Cedar),為世界珍貴的香木植物之一,台灣肖楠香氣最為內斂溫和,相較於美國、中國與越南種,紋理和質地最為細緻厚實,是肖楠屬之冠。我也是透過這個機緣,在倫敦搜索臺灣,才能更加了解自己土地特有的植物,實在是一個驚喜的收穫!
藝術融入自然 裝置展覽精彩
邱園也經常與藝術家合作將藝術裝置融入植物生態中展示,例如2017年邀請了東倫敦的花卉藝術家Rebecca Louise Law,展出《Life in Death》,展覽總共使用約375,000個乾燥花,歷時六個月完成作品,成千上萬的花卉絢爛吊掛,訴求省思大自然與人之間的關係。今年,邱園與美國當代玻璃藝術家 Dale Chihuly(戴爾.奇胡利)合作,策畫期間限定的特別展《Chihuly: Reflections on Nature》,讓邱園華麗變身成一座露天的當代藝術館:當你踏入草坪,《藍寶石星辰(Sapphire Star)》及《夏日驕陽(Summer Sun)》以冷熱兩種不同意象矗立綠意之中;當你步入到著名的Temperate House,從上懸吊至水中飄浮,作品與植物生態相互輝映,緊扣展覽主題Reflections on Nature;當你步出溫室,還可以看到櫻花林、鬱金香、玻璃裝置上中下相依相存,無論是色彩、材質、位置都在綠意裡做了對比,感受到藝術融入自然的氛圍。
圖片
​然而,邱園的植物典藏實在是看也看不完,陸續參觀了棕櫚室(Palm House)、威爾斯王妃溫室(Princess of Wales conservatory),更抓緊時間享受漫步在草毯上的感受。
​The Hive永續自然的理念在邱園展開
此行最終站是早已下定決心要看Wolfgang Buttress的作品-The Hive (蜂巢),此為2015年米蘭世界博覽展出的英國館,2016年決定於邱園重現的時候,就十分吸引關注。反觀臺灣,2010年轟動上海世博的臺灣館,天燈的造型雖有幸落腳於新竹,但至今仍營運不善,甫落幕的臺中花博,由豪華朗機工打造地表最大的機械花-聆聽花開的聲音,絢爛褪去過後,是否還能與自然融入的永續展出呢?博覽會這般爭奇鬥艷的產物,往往隨著展期結束消失毀滅,在這倡議永續循環的口號世界裡,這件作品算是少數可以真實展現理念又持續存在的藝術裝置。
圖片
​最重要的是它與邱園環境做了很好的結合,蜿蜒坡道而上的兩側,花朵搖曳與蜜蜂採蜜,完全利用自然生態呈現出作品所警示的問題,裝置底層開始讓人彷如進入蜂巢,聲音來源擷取自即時蜂巢,一千多顆LED燈泡,強弱和頻率設定取樣於蜜蜂彼此的即時溝通,鋁製結構交錯而上,看似抽象確十分具體體現蜜蜂群聚的生活,讓人很容易連結這件作品的意涵,The Hive這件作品,通過藝術、科學、音效和景觀結合,有著多重層次的體驗過程,著實令人喜愛。
 
植物園打造出了植物世界的萬千氣象,若想要持續享受這份清新自然,是否我們都該為大地盡一份心力呢?在這一趟植物與藝術的饗宴之旅後,實在是深有感觸!
 
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Kew Garden
地址:Kew, Richmond, London, TW9 3AE
官網:https://www.kew.org/
 
延伸閱讀:【英倫秘境】跌入愛丁堡皇家植物園 迷戀全世界的花草植物
​

【英倫秘境】跌入愛丁堡皇家植物園 迷戀全世界的花草植物

11/9/2019

 
圖片
今年在蘇格蘭的春日,每一天都格外耀眼!陽光不吝惜地灑落,印入眼簾的是無需濾鏡修圖的美好影像,你以為這就是蘇格蘭的美好春天?每當走入戶外,凜冽的風呼呼地吹,溫度在零度上下擺盪,體感往往並不如視覺這般美妙,我就是在這樣的氣候,從王子街(Princes St)走到愛丁堡皇家植物園(Royal Botanical Gardens, Edinburgh),旅途在英國,總是時刻體驗著氣候瞬變與徒步千里。
​愛丁堡皇家植物園建於1670年,是英國第二古老的植物園,僅次於1621年建立的牛津大學植物園(University of Oxford Botanic Garden),歷史要比倫敦的邱園(Kew Gardens)還要悠久近一個世紀,剛開始只是一個球場大小的藥草園,是當時植物學家科學研究的場所,演變至今,已是一個佔地70公頃的大型植物園,收集超過100,000株植物,擁有10座玻璃溫室,隨著十個不同的氣候帶,從潮濕的熱帶乾旱沙漠,玻璃溫室是珍藏養護超過3000種來自世界各地的外來植物。

​如果說春天對於台灣來說就連結到賞櫻,對於英國來說,實在有太多指標性的植物來提醒你春神來了:黃澄澄的水仙花、白粉粉的蘋果花、爭奇鬥豔的杜鵑花,而愛丁堡皇家植物園以杜鵑品種的收藏著名,從東側大門走進園區,立刻可以看見蘋果花與杜鵑相互輝映,還有光禿禿的大樹開始抽新芽,四季更迭的明顯,在這裡不用敘明,靠的是眼見為憑。
圖片
​到英國的植物園參觀,似乎最大的亮點總是著眼於玻璃溫室,溫室的植物收集體現了大英日不落國的世界典藏,以及英倫文化中對植物萬象的熱愛,但我漫步在愛丁堡植物園裡,個人總是對於小花小草感到關心,實在有太多花草植物迷你的可愛,也體悟到自己對於植物浩瀚宇宙的無知,學習花藝的日子,接觸到僅止於切花市場的花種,對於我們的自然世界,其實美麗的怎會僅止於花市販售呢!這些無法販售的世界植物,真的只能到植物園裡才能一眼看盡啊!
圖片
​園區裡最推薦的小小秘境,就是可以遠眺愛丁堡城區的小小山坡,坐在植物環抱的綠色世界裡,大口呼吸地欣賞著自然與城市交互的風景,有時候,靜靜地就很美好!

愛丁堡皇家植物園Royal Botanical Gardens, Edinburgh
時間:10:00-18:00
地址:Arboretum Pl, Edinburgh EH3 5NZ
官網:https://www.rbge.org.uk/
​
圖片

【倫敦秘境】東西倫敦 園藝店大不同

4/9/2019

 
圖片
圖片來源:The Chelsea Gardener官網

漫步在倫敦,現在想想是件很奢侈的事了!回國之後平日就投入專案工作,假日就投入花藝教學,忙碌已經變成日常公式,連定期每周走跳一次內湖花市,也少了份悠閒的氣息,但往往就是需要那種閒適,才能發現街角的驚喜,今天就來介紹東西倫敦的園藝店,兩家都是在城市裡閒逛之時的意外收穫。
圖片來源:The Chelsea Gardener官網

Chelsea Gardener
The Chelsea Gardener坐落於西倫敦切爾西區(Chelsea),是著名的高級住宅區,60年代末期因為像披頭士和滾石樂隊讓切爾西大放異彩,20世紀末因為富人集聚而聲名大噪,乘載歷史到當代的高級時尚,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以及王室成員每年必去的切爾西花展(Chelsea Flower Show),說的就是這裡,世界最富盛名的園藝花卉展每年都吸引了全世界數百名頂級設計師前來參展。
 
每每到倫敦,都不免俗地從斯隆廣場(Sloane Square)往國王路(King’s Road)開始漫步,先轉進去Saatchi Gallery看看當代藝術,再到King’s Road上漫無目的的閒晃,看到Chelsea Old Town Hall之時,轉向 Sydney St就可以看到這間佔地廣大的園藝店-The Chelsea Gardener。​

這家園藝店是1984年由Fenwick家族第二代所開設的,販售戶外家具、庭園造景、植物盆栽、居家裝飾等產品,並提供專業的設計、諮詢、維護等服務。現場分為戶外區與室內區,戶外區有造景陳設,也提供多樣化的園藝盆栽選購,光是走走逛逛就非常容易迷失在花草植物裡,室內區有更多地雜貨擺飾,並提供咖啡餐飲,讓你走累了還可以歇腿,就可以想見它有多大了吧!
圖片
Flower Warehouse
身處東倫敦的Flower Warehouse,是我無意外發現的寶藏,我在一個莫名風大的誇張的周六,去逛了Broadway Market,我對市集真的是沒甚麼印象了,因為風颳的強勁,我一心只想趕快走到Cambridge Heath去搭Overground,在Cambridge Heath Rd.上發現了這家園藝商店。
圖片
​店面以居家盆栽與新鮮切花迎客,最別有洞天的就是裡面藏有一個溫室,放置了更多樣化需要細心照顧的花草植物,讓它們在倫敦這種鬼怪氣候下,也能安安穩穩的美麗成長。不同於西倫敦簡單質感的陳設,這裡就像是親切的社區店,忙進忙出的員工與漫步瀏覽的市民,形成了一個有趣的風景,時不時還可以對老闆提問,專業的服務在東西倫敦也呈現了不同的樣貌。
圖片
店面資訊
​
The Chelsea Gardener
www.chelseagardener.com
125 Sydney St, Chelsea, London SW3 6NR
 
Flower Warehouse
https://www.facebook.com/Flower-Warehouse-846432202095667/
517A Cambridge Heath Rd, London E2 9BU

<<上一步

    Weekend Surprises 

    提供生活花藝&創意美術課程,在平日就會消失的教室,提供人們一段舒心療癒的週末時光!
    Training oversea in Spring 2019.
    See you in Summer!

    封存檔

    六月 2021
    五月 2021
    九月 2020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八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九月 2018
    八月 2018

    類別

    全部
    倫敦秘境
    巴黎學花筆記
    巴黎秘境
    花市遊蹤
    英倫秘境
    課程花絮
    課程預告

    RSS 訂閱

We Would Love to Have You Visit Soon!


Hours

Sat. 12:00-18:00
其他時段依課程時段開放

Email

[email protected]
歡迎來信洽詢
  • Home
  • About
  • COURSE
  • EVELYN
  • BLOG
    • 2021 週末花藝師的書單推薦
    • 2019 花藝遊學之歐洲散記
  •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