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9年皇家植物園成立,宣示大英帝國領導全世界科學發展的決心。隨著日不落國在世界建立殖民地,探險家也帶回許多標本資料,遂使英國在植物學領域獨步全球,皇家植物園更匯集了世間奇花異種,堪稱世界首屈一指的科學知識庫。250多年來,這座植物學堡壘收藏了海內外的珍貴知識,也留下不少引人深思的故事…… 這段文字來自博客來網站《英國皇家植物園巡禮:走進帝國的知識寶庫,一探近代植物學的縮影》的介紹,讓我毫不猶豫地買了這本書,閱讀間感受到植物世界的新知識。以往,我只喜歡收集植物插畫圖像,例如《植物博物館》就是一本大開本的植物繽紛圖像集,但從未深入的了解植物研究的歷史變遷,透過《英國皇家植物園巡禮》250年來的勾勒,讓我更加好奇想要來參觀這座英國皇家植物園(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幅員遼闊的植物園前世與今生 在倫敦的日子天氣異常的晴朗,我選了一個好周五-Good Friday(耶穌受難日)來到邱園(Kew Gardens)接受人潮的洗禮,遠離英國生活太久,對於這樣的日子已經缺乏敏感度,但從車站綿延至邱園門口排隊購票的人潮,還以為是要去參觀巴黎的凡爾賽宮了!門口英國人嘲諷的埋怨不絕於耳,插隊互相指責的戲碼也是輪番上演,我一度懷疑人生,到底是來看人間劇場還是植物萬象呢?好在耐心入場之後,占地121公頃的園區足以稀釋這股萬頭鑽動,走遠一點就可以感受到自然,還是可以大口呼吸,這就是邱園的優勢,坐落在泰晤士河畔,一望無際的草毯公園。 不同於17世紀所建立世界最早的兩家植物園,牛津大學植物園(University of Oxford Botanic Garden)與愛丁堡皇家植物園(Royal Botanical Gardens, Edinburgh),皆是源自於當時植物學家科學研究的藥草園,邱園則是由皇家園林轉變而成,1759年,威爾斯親王腓特烈的遺孀奧古斯塔王妃,派人在所住莊園中建立了一座植物園,這便是邱園的前身,演變至今,邱園收藏了5萬多種植物,占世界七分之一的已知植物物種,擁有20座專業花園,40座歷史建物,依據綱、目、科、屬、種的邏輯,搭配生態條件進行植物的典藏展示,顯示了自維多利亞時代日不落帝國的殖民野心,與當今政府持續支持植物研究的經營成果。 溫室中遇見全世界 也看見臺灣 來到園區最著名的溫帶植物室(Temperate House),是現存的最大的維多利亞時代玻璃鋼結構建築,工業革命的歷史足跡總是不容抹滅地呈現至今,溫室展示依據地理位置分布,南北兩翼為溫帶植物,北為亞洲到澳洲、大平洋島嶼,南為地中海與非洲,中間區域則展示了亞熱帶,還有影響世界的經濟作物等,在這座溫室裡,彷若環遊世界一圈,看盡1666種亞熱帶和暖溫帶的植物。 當然你也可以在這裡『發現臺灣』!溫室裡展示了臺灣特有種-臺灣肖楠(Taiwan Incense Cedar),為世界珍貴的香木植物之一,台灣肖楠香氣最為內斂溫和,相較於美國、中國與越南種,紋理和質地最為細緻厚實,是肖楠屬之冠。我也是透過這個機緣,在倫敦搜索臺灣,才能更加了解自己土地特有的植物,實在是一個驚喜的收穫! 藝術融入自然 裝置展覽精彩 邱園也經常與藝術家合作將藝術裝置融入植物生態中展示,例如2017年邀請了東倫敦的花卉藝術家Rebecca Louise Law,展出《Life in Death》,展覽總共使用約375,000個乾燥花,歷時六個月完成作品,成千上萬的花卉絢爛吊掛,訴求省思大自然與人之間的關係。今年,邱園與美國當代玻璃藝術家 Dale Chihuly(戴爾.奇胡利)合作,策畫期間限定的特別展《Chihuly: Reflections on Nature》,讓邱園華麗變身成一座露天的當代藝術館:當你踏入草坪,《藍寶石星辰(Sapphire Star)》及《夏日驕陽(Summer Sun)》以冷熱兩種不同意象矗立綠意之中;當你步入到著名的Temperate House,從上懸吊至水中飄浮,作品與植物生態相互輝映,緊扣展覽主題Reflections on Nature;當你步出溫室,還可以看到櫻花林、鬱金香、玻璃裝置上中下相依相存,無論是色彩、材質、位置都在綠意裡做了對比,感受到藝術融入自然的氛圍。 然而,邱園的植物典藏實在是看也看不完,陸續參觀了棕櫚室(Palm House)、威爾斯王妃溫室(Princess of Wales conservatory),更抓緊時間享受漫步在草毯上的感受。 The Hive永續自然的理念在邱園展開 此行最終站是早已下定決心要看Wolfgang Buttress的作品-The Hive (蜂巢),此為2015年米蘭世界博覽展出的英國館,2016年決定於邱園重現的時候,就十分吸引關注。反觀臺灣,2010年轟動上海世博的臺灣館,天燈的造型雖有幸落腳於新竹,但至今仍營運不善,甫落幕的臺中花博,由豪華朗機工打造地表最大的機械花-聆聽花開的聲音,絢爛褪去過後,是否還能與自然融入的永續展出呢?博覽會這般爭奇鬥艷的產物,往往隨著展期結束消失毀滅,在這倡議永續循環的口號世界裡,這件作品算是少數可以真實展現理念又持續存在的藝術裝置。 最重要的是它與邱園環境做了很好的結合,蜿蜒坡道而上的兩側,花朵搖曳與蜜蜂採蜜,完全利用自然生態呈現出作品所警示的問題,裝置底層開始讓人彷如進入蜂巢,聲音來源擷取自即時蜂巢,一千多顆LED燈泡,強弱和頻率設定取樣於蜜蜂彼此的即時溝通,鋁製結構交錯而上,看似抽象確十分具體體現蜜蜂群聚的生活,讓人很容易連結這件作品的意涵,The Hive這件作品,通過藝術、科學、音效和景觀結合,有著多重層次的體驗過程,著實令人喜愛。 植物園打造出了植物世界的萬千氣象,若想要持續享受這份清新自然,是否我們都該為大地盡一份心力呢?在這一趟植物與藝術的饗宴之旅後,實在是深有感觸! 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Kew Garden 地址:Kew, Richmond, London, TW9 3AE 官網:https://www.kew.org/ 延伸閱讀:【英倫秘境】跌入愛丁堡皇家植物園 迷戀全世界的花草植物 評論已關閉。
|